

打嗝停不下來,?針灸治療顯奇效
在日常生活中,,幾乎每個人都有過打嗝的經歷。生活中偶爾的打嗝多可自行緩解,,但如果癥狀持續(xù)超過48小時不緩解,,就成為困擾人們的大麻煩,這時得引起重視并及時就醫(yī),。
中醫(yī)學稱打嗝為呃逆,,是由胃氣上逆動膈所引起的,胃失和降,,氣逆上沖喉間,,呃聲連連且讓人不能自控。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對其作了生動的描述:“其氣自臍下沖上,,作呃呃聲,。”呃逆的發(fā)生與多種因素有關,,如過食生冷或進食過快或過飽,、情緒抑郁或惱怒太過、年高體弱或大病,、久病之后等,。呃逆超過48小時,臨床稱為頑固性呃逆,。
中醫(yī)針灸治療呃逆有奇效,。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個治療呃逆的特效穴:
1.內關穴
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絡穴,,八脈交會穴之一,位于前臂掌側,,手掌后第一橫紋上2寸,,在前臂中間兩筋之間取穴。該穴理氣寬胸,、和胃降濁,,調暢三焦氣機,擅長治療各種胃部疾病,,如胃痛,、嘔吐、呃逆等癥,,臨床有“止吐第一穴”之稱,。打嗝時適當掐按此穴,可調節(jié)氣機,,降逆胃氣,,從而止嗝。
2.足三里穴
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,、胃腑的下合穴,,“四總穴”之一,位于小腿外側,,外膝眼(犢鼻)下3寸,,即正坐屈膝呈直角,由外膝眼往下四橫指(食指,、中指,、無名指、小指并攏的寬度),,距脛骨約一橫指(中指)處取穴,。該穴具有健脾益胃、降逆止嘔,、祛濕補虛的作用,,是治療消化系統(tǒng)疾病的要穴。按揉此穴可降胃氣,、止呃逆(以按揉處有酸脹痛,、發(fā)熱感覺為佳),另外也可用艾條灸足三里穴,,灸至局部皮膚微微發(fā)紅為度,。
3.中脘穴
中脘穴歸屬任脈,,八會穴之腑會,,在上腹部,,前正中線上,當臍中上四寸,。本穴位于胃脘中部,,即臨近胃小彎處,該穴健脾和胃,,升清降濁,,《循經考穴編》中云:“中脘主治一切脾胃之疾,無所不療,?!贝蜞脮r可揉按此穴,以寬中理氣降逆,。
4.合谷穴
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,,在手背第一、二掌骨之間,,靠近第二掌骨橈側緣的中點處,,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間關節(jié)橫紋,放在另一手拇,、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,,當拇指尖下即合谷穴。該穴能清泄邪熱,,通調腑氣,,可有效調節(jié)胃腸功能。按揉該穴操作方便,、得氣快,,臨床療效好。特別提醒,,因合谷穴能引起子宮收縮,,有導致孕婦流產之嫌,故孕婦禁用此穴,。
5.膻中穴
膻中穴在胸部,,當前正中線上,橫平第4肋間隙,。該穴能寬胸利膈,,降逆化痰,是調氣的要穴,,為八會穴之氣會,,凡因氣機不利所導致的病證均可治療。如出現(xiàn)呃逆時大家不妨一試,在按揉的同時做深呼吸的動作效果更佳,。
針對偶發(fā)的呃逆,,大家可自行按揉上述穴位,每次10分鐘左右,,另外再配合一些小妙招,,如分散注意力的交談;深吸氣后屏氣暫停呼吸(以能忍受為度),;用勺子刺激咽后壁探吐,;舌下含服生姜片等,這樣呃逆可逐漸減輕或消失,,但如果按揉穴位后癥狀未緩解或持續(xù)超過一天,,則建議盡快到醫(yī)院就診,排查病因,,對癥治療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