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西瓜吃多了“上火”,?西瓜到底是寒是熱?
雖未立夏,,但天氣逐漸炎熱,,街頭賣西瓜的小販也多了起來。汗出如雨,、口干咽燥的時候,,吃一口冰涼的西瓜,確實非常舒適,,但過了“嘴癮”后,,有的人開始不停“跑廁所”,,有的人“好幾天不想吃飯”,,有的人“上火了,口腔潰瘍了”……這是什么原因呢,?我們來一起看看,。
西瓜的功效有哪些?
在中醫(yī)理論中,,食物根據(jù)其屬性被分為寒,、涼、平,、溫,、熱五味。西瓜又名寒瓜,,顧名思義,,其具有寒涼屬性。西瓜味甘,、淡,、寒,入心,、胃,、肺、腎經(jīng),,具有清熱解暑,、除煩止渴,、利小便的功效,可治療暑熱煩渴,,熱盛津傷,,小便不利,喉痹,,口瘡,。
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云:“西瓜,能引心包之熱,,從小腸,、膀胱下泄,能解太陽,、陽明中暍及熱病大渴,。”,,故西瓜有“天生白虎湯”之稱,。“白虎湯”是醫(yī)圣張仲景著名的清熱劑,,具有清氣分熱,,清熱生津之功效,主治氣分熱盛證,,壯熱面赤,煩渴引飲,,汗出惡熱,,脈洪大有力。
現(xiàn)代醫(yī)學分析西瓜含有多種氨基酸,、水分,、糖分及鉀、鈉,、鈣,、鎂、鐵,、磷等物質,。其中大量的水分和糖分,具有很好的生津止渴作用,,在炎熱的夏季,,適當食用西瓜可以有效地緩解口渴、咽干等癥狀,,可消暑解渴,;同時,其中富含的鉀元素,可以促進鈉鹽的排出,,從而降低血壓,。此外,西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抗氧化物質,,可以清除體內的自由基,,減緩衰老過程;利尿成分可以促進尿液的排出,,對于小便不利,、水腫等癥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。
西瓜有這么多的好處,,那是不是多多益善呢,?
正如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中提出:“西瓜、甜瓜,,皆屬生冷,,世俗以為醍醐灌頂,甘露灑心,,取其一時之快,,不知其傷脾助濕之害也?!彼?,夏日服食西瓜應該注意以下幾點:
1.中寒濕盛者忌用。包括平素具有脘腹痞悶脹痛,、口中黏膩,、不思飲食、大便溏瀉,、疲乏困倦,、畏寒、手足冰冷等脾胃虛寒或體質偏寒癥狀者,。食用后可能導致上癥加重,,甚至出現(xiàn)腹痛、腹瀉等癥,。
2.具有五心煩熱(自覺手足心熱,、心胸燥熱)、潮熱,、盜汗等癥狀的陰虛火旺者,,也應少食西瓜。因為西瓜具有利尿的功效,,尿液排出過多容易造成津液丟失,,致使上述癥狀加重,,甚至出現(xiàn)口腔潰瘍等“上火”癥狀。
3.不要與冷飲同食,,脾胃較弱的人最好也不要冰鎮(zhèn)后食用,。也不建議與桃子、蝦,、火龍果和山竹等寒涼食物一起吃,,以免加重胃腸道不適。
4.平時適量吃,,避免吃得過多,。一般建議每天食用量不要超過500克。
5.盡量避免在空腹時大量食用西瓜,。以免對胃腸道造成刺激,,最好在餐后或兩餐之間食用。
6.注意儲存和衛(wèi)生,。確保購買的西瓜新鮮且未受損,,切開后盡快食用,避免過夜后繼續(xù)食用,。
“西瓜翠衣”可別錯過,!
另外,西瓜除了食用瓜瓤部分,,瓜皮也是很好的蔬菜,,同時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。
瓜皮去除最外面的深綠色部分后稱之為“西瓜翠衣”,,用其煎水代茶飲,,可用于治療暑熱煩渴、水腫,、口舌生瘡、咽干口燥等證,。正如清代溫病大家王孟英所創(chuàng)名方——清暑益氣湯中便有西瓜翠衣一味,,全方具有清暑益氣、養(yǎng)陰生津之功效,。
瓜皮搭配得當不但清暑益氣,,還能很好地過“嘴癮”,以下烹飪方式可以嘗試:
蒜末涼拌西瓜皮:①將西瓜皮切成薄片放入盤中,,放入切好的大蒜末,、干辣椒。②起鍋燒油,,將燒好的熱油澆在大蒜末,、辣椒上,,香味溢出。③再放入少許鹽,、白糖,、醋、生抽,、雞精,、香油,拌勻即可,。
西瓜皮炒肉絲:①將新鮮西瓜皮削去外皮,,切成絲,加少量鹽拌勻,,腌漬片刻后擠去鹽水,。豬腿肉切成細絲,放入碗中,,加料酒,、鹽、蛋清,、濕淀粉拌和上漿,。②鍋洗凈置中火上,加精制油燒至六成熱時,,投入肉絲劃散,,待肉絲發(fā)白時撈出瀝油。③原鍋留余油放清湯,、鹽,、味精、料酒燒開,,放入西瓜絲和肉絲顛鍋翻幾下,,用濕淀粉勾芡燒沸淋上麻油出鍋即可。
總之,,天氣炎熱,,西瓜雖好,但要做一名理智的“吃瓜群眾”,,切忌為嘴傷身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