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【景谷中醫(yī)】中醫(yī)適宜技術——雷火灸技術
中醫(yī)適宜技術,是指安全有效、成本低廉,、簡便易學的中醫(yī)藥技術,,是祖國傳統(tǒng)醫(yī)學的重要組成部分,內(nèi)容豐富,、范圍廣泛,、歷史悠久,并具有“簡,、便,、效、廉”的特點,,深受百姓喜歡,。
我院特別推出中醫(yī)適宜技術推廣專欄,將中醫(yī)適宜技術和中醫(yī)藥養(yǎng)生知識與廣大市民分享,,提高大家的健康意識和防病能力,。
雷火灸技術
雷火灸是由多種中藥配制結合灸具使用的一種灸法,能充分發(fā)揮出藥力峻,、火力猛(溫度達240℃),、灸療面廣、滲透力強的特點,,有較強的活血化瘀,、祛風除濕、消腫止痛,、扶正驅(qū)邪的作用,,常用于失眠、青少年近視眼,、干眼癥,、過敏性鼻炎、咽炎,、盆腔炎,、痛經(jīng)、各種痛癥,、皮膚病,、肥胖癥等的治療。
雷火灸的優(yōu)勢
1.中藥成分多雷火灸是由有白芷,、藏紅花,、川芎、沉香,、干姜,、茵陳,、當歸、木香,、羌活,、乳香、麝香等二十多種藥材制成的,,具有很強的藥效力,;而普通艾條只含單純的艾絨,其藥效力遠沒有雷火灸艾條強,。
2.溫度高雷火灸溫度可達240℃,,而普通艾條火頭溫度平均為78℃,最高的不超過90℃,。3.效果快雷火灸因其藥力峻,、火力猛、滲透力強,,見效比普通艾條快,。
雷火灸操作方法
1.雀啄灸法:雷火灸火頭對準應灸部位或穴位,火頭距離皮膚1~2cm,,形如雞啄米,、雀啄食,為瀉法,。
2.小回旋灸法:雷火灸火頭對準應灸的部位或穴位,,根據(jù)病情需要,火頭距離皮膚1~5cm,,做固定的圓弧形旋轉,,旋轉直徑1~3cm。
3.螺旋灸法:雷火灸火頭對準應灸部位中心點,,一般火頭距離皮膚2~3cm,,做順時針方向、螺旋式旋轉,,旋轉直徑1~5cm,。
4.橫行灸法:雷火灸火頭懸至病灶部位之上,根據(jù)病情需要,,火頭距離皮膚1~5cm,,灸時左右擺動,擺幅為5~6cm,。
5.縱行灸法:雷火灸火頭懸至病灶部位之上,,根據(jù)病情需要,,火頭距離皮膚1~5cm,,灸時火頭沿人體縱軸上下移動,。
6.斜行灸法:雷火灸火頭懸至病灶部位之上,根據(jù)病情需要,,火頭距離皮膚1~5cm,,火頭斜行移動,此方法常用于治療鼻炎等病癥,。
7.擺陣法:用單,、雙孔或多孔斗式溫灸盒,根據(jù)患者不同病情在患者身體部位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斗式溫灸盒平形,、斜形或丁字形擺出橫陣,、豎陣、斜陣,、丁字陣等,。
適應癥
1.痛證:損傷、風濕,、頸肩腰腿痛,、骨質(zhì)增生、網(wǎng)球肘,,胸腹脹滿,,中風偏癱等癥引起的疼痛或不便。
2.鼻炎:急性鼻炎,、急慢性鼻竇炎,、過敏性鼻炎、肥大性鼻炎等,。
3.咽喉?。杭甭匝屎硌椎取?/p>
4.眼部疾?。航?、遠視、斜視,、青光眼,、慢性角膜炎、散光,、弱視,、白內(nèi)障、沙眼,、視神經(jīng)萎縮,、干眼癥等。
5.耳部疾?。褐卸?、突發(fā)性耳鳴,、老年性耳鳴、耳聾等,。
6.減肥:腹部肥胖,,大小腿肥胖,全身肥胖,,胸腹脹滿,,慢性胃腸病等。
7.婦科?。和唇?jīng),,輸卵管堵塞,子宮肌瘤,,卵巢囊腫,,慢性盆腔炎,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,,不孕癥等,。
8.男科病:陽痿,、早泄,、前列腺肥大等。
注意事項
1.用灸時,,火頭應與皮膚保持用灸距離,,切忌火頭接觸皮膚,以免燙傷,。
2.治療中,,應保持紅火,隨時注意患者表情,,以患者能忍受適宜為度,,以避免灼傷。
3.點穴時,,若配合按摩手法(以拇指或食指指腹輕揉穴位),,療效更佳。
4.對體質(zhì)虛弱,、神經(jīng)衰弱的患者,,治療時火力宜小,精神緊張的患者應消除其思想顧慮,,饑餓的患者應先進食或喝些糖水,。
5.一般而言,若無明顯溫熱感而出現(xiàn)施灸部位的水泡紅腫,,考慮為體內(nèi)寒邪透發(fā),,可適當使用燙傷膏等涂擦防護,,待其自行愈合,不必擔心,。若施灸后局部汗出較多,為體內(nèi)濕氣蒸出,,即邪有出路,,注意擦干后保暖,防止寒邪入侵,,適當飲用溫開水以補充水分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