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【景谷中醫(yī)】中醫(yī)適宜技術——藥棒穴位按摩技術
中醫(yī)適宜技術,,是指安全有效,、成本低廉、簡便易學的中醫(yī)藥技術,,是祖國傳統(tǒng)醫(yī)學的重要組成部分,,內容豐富、范圍廣泛,、歷史悠久,,并具有“簡、便,、效,、廉”的特點,,深受百姓喜歡。
我院特別推出中醫(yī)適宜技術推廣專欄,,將中醫(yī)適宜技術和中醫(yī)藥養(yǎng)生知識與廣大人民群眾分享,,提高大家的健康意識和防病能力。
藥棒穴位按摩技術
藥棒穴位按摩是將藥敷(熨)法,、棒擊法及按摩法有機揉合,, 三法合一,藥棒的結構簡單而靈巧,,經藥酒浸泡后,, 藥材的芳香漸逸,通過循經取穴,,隨著藥棒在肌膚上滾動,,開啟毛竅循經運行,內達臟腑,,起到發(fā)汗退熱,,祛風除濕,,溫經散寒,,消腫止痛,祛瘀生新之效,。
藥棒作用原理
1.增加血供中藥棒可調節(jié)肌肉的收縮和舒張,,使組織間壓力得到調節(jié),局部皮膚充血,,毛細血管擴張,,血液循環(huán)加快;另外中藥棒的刺激可通過神經—內分泌調節(jié)血管舒,、縮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,,能加強局部的新陳代謝,有消炎的作用,,還可以通過向心性神經作用于大腦皮質,,繼續(xù)起到調節(jié)大腦的興奮與抑制過程和內分泌系統(tǒng)的平衡。
2.消除肌肉緊張肌肉附著點和筋膜,、韌帶,、關節(jié)囊等受損傷的軟組織,可發(fā)出疼痛信號,,通過神經的反射作用,,使有關組織處于警覺狀態(tài),肌肉的收縮,、緊張直到痙攣便是這一警覺狀態(tài)的反映,,其目的是為了減少肢體活動,,從而減輕疼痛,這是人體自然的保護反應,。此時,,若不及時治療,或是治療不徹底,,損傷組織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連,、纖維化或疤痕化,以致不斷地發(fā)出有害的沖動,,加重疼痛,、壓痛和肌肉收縮緊張,繼而又可在周圍組織引起繼發(fā)性疼痛病灶,,形成新陳代謝障礙,,進一步加重“不通則痛”的病理變化。
3.排除毒素中藥棒治療可使局部組織形成高度充血,,血管神經受到刺激使血管擴張,,血流及淋巴液增快,吞噬作用及搬運力量加強,,使體內廢物,、毒素加速排除,組織細胞得到營養(yǎng),,從而使血液得到凈化,,增加了全身抵抗力,可以減輕病勢,,促進康復,。
適應癥
適應范圍廣范,臨床各科病癥以及大部分亞健康人群均可選用,。
1.脊柱軟傷類病癥:如頸椎病,,腰椎間盤突出癥,強直性脊柱炎,。
2.腰背部肌肉損傷:上背痛,,急性腰扭傷,局部肌肉拉傷,。
3.胃腸類疾病:便秘,,便溏,腹脹,,消化不良,。
4.婦科疾病:月經不調,痛經。
5.外傷骨折后的水腫,、手術后臥床患者,,中風后遺癥、糖尿病微循環(huán)障礙所致的酸,,麻,,脹,痛,。
禁忌癥
1.嚴重高血壓,、心臟病、腎功能不全者禁用,;
2.皮膚感染,、潰瘍、外傷,、出血,、腫瘤應禁用;
3.饑餓,、疲勞應進食休息后再治療,;
4.孕婦、有傳染病者應慎用藥棒療法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