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(yī)史為鑒丨《古代醫(yī)家論醫(yī)德醫(yī)風醫(yī)道》醫(yī)德篇連載(十)
專以救人為念,,以慕尊生樂道之意
原文
竊謂天地之大德曰生[1],。生者,人之所同樂也,。人之一身不幸于有病,,有病不得已而請醫(yī),。為醫(yī)者當自存好心,彼之病猶己之病,,藥契天不敢以一毫客氣[2],,勿問貧富貴賤則與善藥。專以救人為念,,以慕尊生樂道之意,,造物者[3]自佑之以福,。
簡介
選自寇平《全幼心鑒》卷上《戒醫(yī)用好心勸病家用好醫(yī)》??芷剑ㄉ淠瓴辉敚?,字衡美,嵩陽(今河南登封)人,,明代兒科醫(yī)學家,。《全幼心鑒》是寇平所撰的兒科著作,,全書共四卷,,成書于1468年,卷一總論中多有醫(yī)德之言,。
注解
?。?]天地之大德曰生:語出《周易·系辭》,說明“生生不息”是天地間最盛大的德行,。[2]客氣:指言行虛偽,,并非出自真誠。[3]造物者:世界上萬物的創(chuàng)造者和支配者,,語出《莊子·大宗師》,,其實是對“道”的人格化理解。
語譯
我認為,,天地間最盛大的德性就是生生不息?;钪?,是人們都喜歡的生命狀態(tài)。人不幸罹患疾病,,有了疾病不得已就要請醫(yī)生治療,。為醫(yī)之人應當存有一顆好心,他人所患的疾病如同在自己身上一般,。運用藥物要契合自然之理,,不敢有一絲一毫的虛假與保留,無論病人貧富貴賤,,要一概施以合適有效的藥物,。專門以救人為念,遵從好生之意,。這樣上天自然會降福保佑,。
闡釋
這段文字表明,“敬佑生命”是中國文化的核心要義,,也是醫(yī)德精神的重中之重,。為醫(yī)者當心系患者,,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。
古人認為,,世界是一個生生不息的世界,。天覆地載,天地之間最大的德性就是生生不息,,賦予生命,,維持生存,享受生活,。自我的病痛是切膚之痛,,人們總會立即反應,盡最大努力展開救治,,而他人作為他者存在著主體間的距離,,因而對于他人的病痛,人們往往沒有切身的感受,,反應也不一定充分及時,。人都是好生而惡死的,在這一點上能夠換位思考,,感同身受,。因此,醫(yī)者應該視患者之病如己之病,,待人如待己,,以解救病人的苦難為第一要務,全力以赴,,毫無保留,。醫(yī)者專門以救人為念,采取治人之病猶治己之病的態(tài)度,,是對天地好生之德的遵守,,也是對天地之道的遵守,符合天地運行的根本規(guī)律,,自然能夠天人合一,,駕馭必然,獲得自由,。古人認為天地是造物者,,因而把這理解為造物者的福佑。